育儿知识

您身边的育儿百科全书

看懂宝宝的尿、便常规化验单

       宝宝生病到了医院,经过一番检查后,爸爸妈妈拿到了各种化验单,但上面的内容却不容易看懂,让人一头雾水。和宝宝疾病有关的化验项目很多,其中以血、尿、便三大常规最为常见。在上一期中,我们一起揭示了宝宝血常规化验单上的“秘密”,那么尿、便常规又有什么“玄机”呢?
       宝宝生病了,家长们很揪心,在家吃药不管用,就会选择去医院。医生诊疗的方式相信妈妈们都清楚,一般都是检查、化验、开药或输液。在判断患儿可能存在感染性疾病前,通过化验来排查感染部位,是呼吸道、消化道还是泌尿系统等。除了血常规外,比较常用的检查还有尿常规和便常规。

尿常规
案例:
       记得在医院儿科实习时,有个五个月大的宝宝来就诊,家长告诉我的带教医生说宝宝发烧已经是第四天了,没有咳嗽、流鼻涕等一系列感冒症状,只是总爱哭。医生为宝宝进行了体格检查,却没发现异常,但小宝宝发烧即便没有其他症状也要引起重视。医生给开具了血、尿常规检查……家长拿来了报告单,并反馈说宝宝先是没尿,后来有尿的时候,解尿的过程很烦躁,又哭又闹的。血常规报告单提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,尿常规的结果提示显微镜下可见很多白细胞和红细胞。从尿常规的结果来看,宝宝的发烧很可能是由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。
       2006年3月起,上海市儿童保健新规范规定,在儿童系统健康体检时,要为2岁以上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。当孩子出现浮肿、尿少、多尿、不明原因发烧等异常情况时应该及时就医,尿常规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,以排除泌尿系统的疾病可能。
检验内容:
       尿常规主要是检测尿液的颜色、气味、酸碱反应、尿比重、尿蛋白、尿糖、红细胞、白细胞等。尿常规中如果发现了红细胞、白细胞、尿蛋白,则表明泌尿系统存在某种疾病的可能,需要进一步去专科就诊排查。红细胞、白细胞增多,潜血阳性可见于泌尿系统感染;如果单纯红细胞增多说明有泌尿系统感染、结石等可能;如果大量尿蛋白伴有高度浮肿,则可能有肾病综合症存在;感冒有时也会引起尿蛋白一过性增高,需要加以鉴别。若第一次尿常规检查提示异常,需要再复查一次,如果结果仍有异常,应当考虑进一步检诊。
化验结果:
       一般化验结果以“-”表示正常;以“±”表示弱阳性,为可疑;以“+”表示检查结果是阳性,即异常,并且以“+”到“++++”分别代表阳性的不同程度。
收集方法:
       收集尿液的容器必须要清洁、干燥。将尿液标本2~5mL留取于容器中,对于女宝宝应先清洁外阴并擦干后再留取尿液,以避免尿液标本污染(尤其避免粪便混入),并尽快进行送检。
TIPS:
       尿常规留尿随时可以进行,留取宝宝的中段尿。如果可以,留取宝宝晨起时排出的第一次尿,用清洁的器具留取并及时送往医院。

便常规
       如果宝宝出现了腹疼、腹泻或大便异常等情况时,最好能带宝宝到医院进行一次便常规检查。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需要进食,为机体提供养料,那些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会形成便便排出体外。便便一旦出现异常,就说明宝宝的消化系统可能出现了问题,便常规能帮助我们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、出血、宝宝肠道内有无寄生虫以及消化食物的状况等。
检验内容:
       宝宝的便便异常可以表现为便便质地、色样和次数的异常。便常规的化验内容包括便便的颜色、性状、白细胞、红细胞、巨噬细胞等。正常的便便中不见或少见白细胞,没有红细胞。当便便中出现白细胞增多时,提示肠道内存在有炎症的可能;而出现红细胞时,可能是下消化道炎症、过敏或者出血(痔疮出血等),结果只是参考,需要根据宝宝的年龄、病程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。
化验结果:
       便常规化验单上也会有“-”“±”“+”这样的符号,同样“--”代表正常;“±”表示可疑;“+”表示检查结果为阳性,即异常。如果“+”不止一个,从“+”到“++++”分别代表不同的严重程度。有时一次便常规检查正常不一定说明消化系统没有问题,反之一样。必要时要配合反复化验协助医生诊断。
收集方法:
       收集便便的容器也需要清洁、干燥。如果是在家中留取,应尽量在半小时内送检,时间过长会影响化验结果。便常规不能取排在纸尿裤上的排泄物,因为纸尿裤会吸收大便的水分,尤其是稀便的水分,影响检查结果。
TIPS:
       如果便常规隐血试验呈阳性,则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,需要做进一步检查。